开展跨境医疗 增进健康福祉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外景。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供图
2024年“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帮助来自蒙古国的100多名白内障患者在二连浩特市人民医院接受免费复明手术。图为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移民管理警察和二连浩特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二连浩特市铁路口岸协助蒙古国患者下车。郭鹏杰摄(新华社发)
咨询专线方便外国患者
本报记者 张 枨
在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以下简称“国际蒙医医院”)的五疗·康复科治疗室内,医生白桂荣正认真准备针灸器具。躺在治疗床上的是来自蒙古国的恩和图娅,因多年关节炎病症,她膝关节时常疼痛。经过20多分钟的蒙医针刺和温针治疗,恩和图娅的肌肉逐渐放松下来,疼痛感不再明显。
“白医生对我的颈椎、腰椎和膝关节进行了7天治疗,现在我整个人感觉舒服多了。”恩和图娅说,中国医生不仅为她进行治疗,还耐心指导她保养锻炼,下次她准备带丈夫也来检查。
恩和图娅今年55岁,家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这次同64岁的姐姐阿拉坦其其格一起来国际蒙医医院做全面检查。阿拉坦其其格告诉记者,这家中国医院在蒙古国非常有名,“大家都说中国医生态度好、技术高,我身边不少朋友在这里看好了病。”
来中国就医前,恩和图娅姐妹先打了国际蒙医医院的国际咨询专线。“这是医院为方便外国患者就诊开设的咨询专线。患者在就医前可以先电话咨询相关科室的诊疗建议、预约检查项目、了解住院床位等信息。”国际蒙医医院工作人员高秀芳介绍。
“草原地区气候寒冷,加之肉多油多菜少的饮食习惯,容易出现关节痛、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问题。”白桂荣介绍。刺脉、灸疗、针刺、推拿、药浴等多种理疗方法,传统上简称为“五疗术”。五疗·康复科采用这些蒙医特色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对草原上的常见疾病有很好疗效。“我们依托‘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等,与北京等地丰富的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对接,引进我国自主研发的聚焦超声消融技术,并在临床中与蒙医药特色康复治疗相结合,为蒙古国患者提供‘中国技术+中蒙医服务’,效果很好。”
去年,国际蒙医医院累计接待了2.4万人次蒙古国患者。医院内贴有蒙汉双语标识,医生也大多精通蒙古语,医院还设有外籍患者就诊绿色通道,提供蒙古语陪诊陪检、患者签证续签等服务。“我们力争在为当地民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方便蒙古国患者就医。”高秀芳说。
除了接诊外籍患者,该医院还通过跨国义诊搭起中蒙人民“连心桥”。医院副院长纳顺达来介绍,医院已累计派出21批以蒙医肝胆、蒙医血液、蒙医心脏病、蒙医脑病等学科为主的医疗队赴蒙古国开展健康义诊活动,惠及蒙古国患者3.5万人次。
近两年,该医院还与蒙古国卫生部卫生发展中心共同举办“中国—蒙古国蒙医蒙药专业人才培训班”“蒙古国基层医生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多期培训班,累计为蒙古国培养医务人员405名。学成后的医务人员在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蒙古国第二中心医院和当地卫生所等医疗机构开展蒙医药特色疗法体验服务,吸引大批当地民众前往。
在牧区卫生所工作的蒙古国医生毕力贡,平常多是骑马去为牧民看病,不方便携带大型医疗设备。“中国医生教我们多种诊断方便、治疗便捷、价格便宜的蒙医治疗方法,特别适合牧区基层医生开展工作。”毕力贡说。
蒙古国卫生部卫生发展中心行政职能科主任乌云其木格表示,国际蒙医医院深受蒙古国人民信赖,为促进蒙中两国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国际蒙医医院的合作,让更多医疗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