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616号提案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控及在改水工程验收时增加水碘检测项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水碘检测纳入工程验收及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必测项目的建议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人体长期缺碘可以造成甲状腺肿大,孕妇缺碘可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更重要的是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造成智力损害,甚至智力残疾。而人体摄入碘过多也可以引起甲状腺肿、甲亢、甲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碘过敏、碘中毒等。内蒙古自治区曾是碘缺乏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12个盟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流行,随着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碘缺乏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2010年全部旗县(市、区)均达到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水源性高碘是由于饮用水中碘含量过高导致的人体摄入过量碘所引起的,2017—2018年全区开展了全区生活饮用水水碘调查工作,我区绝大部分地区为缺碘地区,水源性高碘地区仅涉及4个旗县的91个行政村,高碘地区呈灶状分布,而且缺碘、高碘地区交错分布。由于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以及今后的其他饮水工程建设,均会出现新的水源性高碘,防控方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当前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42项、106项中均没有水碘检测项目,因此随着新的供水工程的出现,新的供水工程覆盖人口的水碘摄入情况就不得而知,覆盖区域将因水碘值的不同而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实施精准补碘、差异化干预带来不便。因此建议今后凡新建供水工程以及对现有供水工程强化水质净化处理等可能导致水碘值发生变化的水源,应将水碘检测纳入工程验收及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必测项目。
二、关于落实改水措施,改高碘饮水为适碘饮水的建议
预防水源性高碘危害主要采取改换适碘水源(40μg/L≤水碘中位数≤100μg/L)或(和)停供碘盐的方法。但因高碘地区呈灶状分布,而且缺碘、高碘地区交错分布,停供碘盐会对周边的碘缺乏病区造成冲击,停用碘盐的方法不易精准实施。因此改高碘饮水为适碘饮水是预防水源性高碘危害的首选方法。针对调查发现的水源性高碘地区,自治区卫健委先后与水利厅于2019年9月、10月及12月召开3次联席会议,与住建厅召开1次联席会议,交换地方病改水相关信息,并分别向水利厅和住建厅进行了信息通报,为确保地方病三年攻坚目标的实现,水利厅和住建厅已将相关地区纳入2020年改水计划。
三、关于对食用盐种类的选择进行精准技术指导的建议
随着盐业市场放开,工信厅和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高碘地区以及高碘周边地区的监管,公开监测信息,2019年12月自治区卫健委与工信厅及市场监管局召开联席会议,就碘缺乏病防治及高水碘地区食盐供应问题进行讨论,将相关信息进行了《关于2018-2019年全区碘缺乏病监测及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情况的通报》,并向社会公布。下一步各级卫健部门应根据2017年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调查结果,结合2018~2019年水源性高碘地区复核数据及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数据,根据《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GB/T19380—2016)及《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划定》(WS/T 669—2020 )标准重新划分我区缺碘地区、高碘地区和适碘地区,以便采取精准的防治措施。今后应还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通过“5.15”防治碘缺乏病日等宣传活动,让居民明确所居住地区的水碘分布情况。在碘缺乏地区推广《中国居民补碘指南》,在人群中尤其是碘缺乏病的重点人群中普及预防碘缺乏病的知识,而在未改水的高碘地区,尤其是个别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水源未能成功改水的高碘地区,提高未加碘食盐食用率。
四、关于加强基层疾控中心的实验室能力建设的建议
为落实将水碘检测纳入工程验收及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必测项目的目标,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是基础。目前全区盟市级实验室均具备水碘检测的能力,由于没有硬性要求,只有少数旗县开展水碘检测,因此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强旗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水碘检测能力建设,为碘缺乏病监测、水源性高碘防治等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澳门赌场网站
2020年9月18日
签 发 人:伏瑞峰
承 办 人:薛俊亮
联系电话:0471—694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