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290号提案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区是人间布病的历史流行区,在“十二五”时期,全区各级通过加大人畜间布病防控力度,布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到2016年,全区人间布病报告病例降至近10年的低点(6567例)。但由于近年来牛羊肉价格上涨、从业人员增加、畜间防控措施落实不力等原因,布病疫情快速反弹,2020年全区共报告人间布病病例达到16374例,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我区高度重视布病防控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综合施策”的方针,不断加大防治工作力度,积极落实宣传干预、监测筛查、治疗管理等防控措施,基本形成了医疗机构归口治疗、疾控机构延伸指导监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追踪管理的“三位一体”布病防控模式。一是完善部门协作机制。2021年5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和农牧部门联合印发了布病防控工作机制,两部门从联合会商、信息互通、协同处置、联合督导、科研合作等五个方面建立布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推动人畜同步,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二是扩大监测筛查范围。全区每年监测筛查布病高危人群约30-50万人,实现人间布病监测旗县全覆盖,主动发现的布病病例约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0%左右,病人的发现率明显提高。三是加大宣传干预力度。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采取“一对一”入户宣讲和发放行为干预服务包,加大了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力度,不断提高广大高危职业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四是规范患者诊疗管理。通过加强布病病例诊断、治疗及追踪管理,不断提高治愈率,降低慢性化率。12个盟市急性期布病的治愈率均达到了85%以上,慢性化率由2010年的21.10%下降到2021年的5.41%。五是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全区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布病培训班300期左右,培训人数达20000人次。通过强化培训,明显提高了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的布病防治水平和服务能力。六是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目前所有盟市均具备开展酶联免疫法和PCR方法检测布病的能力以及布鲁氏菌分离培养的能力。2017年自治区争取1100万元专项经费为12个盟市103个旗县配备了实验室检测设备,实验室检测能力不断提升。七是不断加强科学研究。自治区已将布鲁氏菌病列为自治区科技厅重大科研专项项目, 2019年“布鲁氏菌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2021年布病已列入自治区“十四五”公共卫生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同时在蒙医蒙药防治布病方面也在进行积极探索中。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积极防控举措,但全区布病疫情尚未得到根本控制,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畜间传染源持续存在。内蒙古是畜牧业的大省,畜牧业集约化养殖水平低,部分地区畜间检疫、免疫等措施不能有效落实,监管工作有所放松,加之私自运输贩卖频繁,导致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布病疫情呈现出持续上升势头。二是养殖户数量增加,暴露人群增多。近年来,随着牲畜及其附属产品价格逐步走高,养殖户数量和养殖的牛羊数量明显增多,相关从业人员也随之增加,使得接触牲畜暴露的人群增多,加之牲畜无序流动,导致疫情扩散,传染人的风险明显增大。三是职业人群防范意识差,干预措施难落实。多年来,各地通过开展大量的宣传干预工作,全区高危人群的布病防治知晓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高危人群行为改变率不高,个人防护意识仍然不强,职业人员对于穿戴干预用品的接受度差,干预措施难落实,出现了知识与行为分离现象。四是人员匮乏和经费不足。基层疾控机构普遍存在专业人员少、任务重、人员匮乏的现象。同时防治经费严重短缺,除4个国家监测点有专项监测经费外,其它旗县仅有较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和自治区布病防控经费,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针对当前布病疫情持续上升态势,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农牧厅、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并联合召开了全区布病防控工作会议,分析了形势任务,安排部署近期工作。下一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通过采取因地制宜、人畜同步、分类管理、统筹推进的防控策略,加强动物免疫、检疫监管、宣传干预、主动监测、规范诊疗、强化管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探索形成适合内蒙古特点的布病综合防治模式,坚决遏制布病疫情上升态势。
感谢您对自治区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澳门在线赌场
2021年9月17日
签 发 人:伏瑞峰
承 办 人:薛俊亮
联系电话:0471—694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