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451号提案的答复
贵单位提出的第0451号《关于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的提案(流水号0071、0141、0213、0429、0527、0874并入0451号提案)》收悉,其中涉及健康扶贫政策衔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建设远程医疗协同系统等内容,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康扶贫政策衔接
2016年以来,我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聚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累计投入40多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历史性地消除了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贫困旗县全部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的目标要求。我区持续推进贫困人口大病慢病分类救治策略,30种大病专项救治贫困患者6万余人,36万贫困慢病患者享受了签约服务,做到了大病应治尽治、慢病应签尽签,高质量实现了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的工作目标。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2021年6月初,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乡村振兴局、医疗保障局等13厅局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在五年过渡期内,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一是持续动态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做到 “空白点”动态清零,确保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二是优化疾病分类救治措施,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成为针对所有30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对农村常住低收入人口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4种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三是完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结合实际将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对象调整为农村牧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四是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及时跟进帮扶措施;五是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三级医院继续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以驻点帮扶为主、远程帮扶为辅,持续提升受援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备注:涉及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医保待遇方面的接续政策由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负责)
二、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
在近几年持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2020年我委紧紧围绕“旗县医院能力建设、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大主攻方向持续发力,支持旗县医疗卫生机构8个(投入5.7亿元),旗县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44项(投入7.1亿元);继续做实做细三级医院对口帮扶,采取“一院一策”重点帮助贫困旗县受援医院,有效提升服务能力;自治区远程医疗覆盖103个旗(县、区)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医院与北京和区内对口帮扶的三级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协作,开展了远程教育、诊断、会诊等活动;自治区投入7000万元购置5万个小药箱,投入2220万元购置110辆流动卫生服务车,确保偏远地区及服务人口较少、不适合建设固定卫生室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近几年我委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一是开展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坚持需求和问题两个导向,对照国家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完善功能任务、合理配置资源、健全科室设置、加强管理、提升基层机构能力,逐步做到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解决;二是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强化分工协作,逐步构建综合、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开展社区医院建设工作。遴选了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作为我区社区医院建设试点机构,从补齐短板、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合理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
旗县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承上启下的枢纽,也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加强旗县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旗县医院工作,将未达到二甲水平的旗县医院纳入被帮扶范围,通过采取驻点帮扶、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将上级医院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优质资源下沉,帮助旗县医院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开展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估工作和旗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调查评估工作,全面掌握我区旗县医院医疗服务建设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旗县医院薄弱专科建设和旗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努力提升旗县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三、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我委持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力度。一是加强在职基层医务人员培训。2018-2020年中央财投入专项资金3303万元,用于培训全区163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18名临床医师、150名骨干全科医生、3898名护士、8568名乡村医生、114名骨干乡村医生、423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人员和327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的培训。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研发了“内蒙古基层APP线上培训系统”,针对苏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技术人员开展了常态化的线上培训。2020年开展了国贫旗县骨干医师进京培训(京蒙扶贫协作项目)工作,组织国贫旗县502人到京蒙扶贫协作北京市对口帮扶单位跟岗锻炼,主要学习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慢性病健康管理等。二是大力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人才。以“5+3”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和“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相结合,大力培养合格全科医生人才。加强全科专业培训基地和助理全科培训基地建设,在培训基地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在招录中向全科专业倾斜,招录名额占总招收名额20%以上,加大全科专业学员补助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全科事业。截至2020年底,5+3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招收1805人,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招生256人。三是加强农村牧区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力度。为解决农村牧区看病难问题,增强基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保障能力,2010年我区启动自治区农村牧区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定向到苏木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及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共招收农村牧区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2417人,已有6届共1526人从医学院校毕业,并参加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8年至2020年已有754名经过规范化培训的订单定向赴定向单位履约,覆盖492个苏木乡镇卫生院。四是实施乡村医生中专学历培养项目。为解决全区在职乡村医生中专学历和执业医师准入等瓶颈问题,提高依法执业行医的比率, 2012年至2017年开展了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工作,共计招收了12382人在岗乡村医生学员(之前未取得正规学历),经考试取得毕业证书12318人。2017年自治区启动面向嘎查村卫生室中职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在校期间项目人员享受“两免两补”优惠政策,共计招收中专学历医学生1801人,已有401名学员毕业,为嘎查村卫生室培养了后备人才。五是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起我区率先开创继续医学教育乡村医生公益课程,联合有关单位使全区3万多名乡村医生得到免费学习优质课程的机会,解决了基层卫生人员获取医学知识难,学习成本高的问题,普遍提高了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2020年底,基层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90%。通过各种全科医生培养措施和方法,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截至目前,累计培养全科医生7953人,全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达到3.2人。
下一步,我委将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将“建立县域卫生院人员编制统筹使用机制,用好用足空余编制和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医疗技术人员配备要求”,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考核指标,突出制度建设和政策落实。要通过继续实施免费定向医学生培养政策,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强在岗培训,实施“基层卫生人员能力建设培训项目”;设置针对基层适用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积极开展医学继续教育;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形成一支数量适中,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四、关于建设远程医疗协同系统
“十三五”以来,我区将信息化纳入全区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中进行统筹安排,按照国家、自治区相关要求,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和澳门赌场网站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文件精神,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方面持续推进,已初步完成基础架构搭建、业务系统研发、试点推广应用等工作,以较为系统的顶层设计规划部署我区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便民惠民、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效率、实现医疗健康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大力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目前已有11家医院建设了互联网医院;二是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展,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统一开发了“云诊室”系统,部署在盟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医疗机构医生入住平台、医院建设实体“云诊室”,医生排班出诊,线上复诊、线上开方、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全流程服务,为群众提供线上诊疗,并通过手机移动端为群众提供医疗健康咨询服务,目前已经完成盟市试点工作,下一步将以呼包鄂乌智慧城市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在全区部署“云诊室”,为群众提供多形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三是推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在内蒙古人民医院建设“远程医疗诊断中心”,外接国内大医院,内连区内二级以上医院,全区296家医院已经有209家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业务,医联体、医共体以及专科联盟均可通过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方式开展业务及培训等工作。三种形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实现“惠医、惠民”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中,我委继续将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运用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先进技术,加快我区“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特别是要加快落实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签署的医疗帮扶项目合作协议,实施“大病不出县——行走的医院”医疗卫生帮扶项目,首批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兴安盟突泉县和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3个旗县开展试点,逐步扩大到全部旗,重点是通过建设健康服务中心平台,助力内蒙古“互联网+健康”发展;充分利用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进一步提升内蒙古乡村两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衷心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澳门在线赌场
2021年8月20日
签 发 人:常 青
承 办 人:袁 静
联系电话:0471—6944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