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89号建议的答复
王跃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政策支持推行农村偏远村组送医上门服务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一、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立足实际,强化探索创新。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等项目。对于确有需要人群通过主动上门服务,进行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指导,满足居民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
二、强化家庭医生签约工作
推进家庭医生由全科向专科拓展不断扩充家庭医生队伍;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联体)等,引导二级、三级医院采取“包干分片”方式,通过对口支援、科室共建、人才下沉、多点执业等多种途径,引导二、三级医院的医师加入家庭医生队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壮大签约服务力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积极推进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不断补充家庭医生队伍。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供居民选择。为确有需要的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提供家庭病床、上门诊疗等服务。
三、坚持资源统筹,提升服务能力
“十四五”以来,我区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强社区医院建设为抓手,调整基层资源、优化布局配置、强化体系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为送医上门服务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一是县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实际,以构建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运营、服务等重点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六统一”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县域医共体搭建县域健康管理服务大平台,重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农村牧区,特别是边牧林稀医疗资源不足、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问题。目前,全区涉农旗县区均已制定医共体建设相关政策,共组建102个医共体,挂牌成立总医院89个。二是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短板强弱项,按照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加强能力建设,全区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机构共1009个,占比64.06%。持续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培养,2019年以来,依托国家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资金,采取“理论培训+医院实践”的方式,连续五年实施基层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共计培训1.46万人次,实现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全覆盖。
四、做好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村级巡诊服务,各地根据县域服务人口、服务需求等合理开展村级巡诊服务。通过巡诊(巡回医疗)车、流动医疗车等多种形式向农村居民提供上门服务,使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是面向乡村两级做好派驻服务,对服务人口多、服务需求较大、短期内招不到合格村医且邻村服务难以覆盖的地区,组织乡镇卫生院选派合格的医务人员开展村级派驻服务,确保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实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澳门在线赌场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