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06号建议的答复
王晓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过敏性鼻炎作为自治区地方病多措并举开展防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工作部署,2016年,组织开展了自治区气传致敏花粉与过敏性鼻炎患者相关性研究项目,为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自治区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经2017-2019年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区过敏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为27.27%,临床确诊患病率为17.10%,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的主要高峰期在7月至9月;每年3、4月及8、9月为花粉量较多月份,其中,以蒿属、榆科、杨柳科、禾本科等所占比例居多。我区过敏性鼻炎患者变态反应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黄花蒿85.15%、灰蔾51.14%和葎草50.87%。
(二)推广医防结合的规范化诊疗。在北京市优质医疗资源的帮助和支持下,特别是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我区积极推广植被调研、花粉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基层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健康宣教等“五位一体”的过敏性鼻炎精准防控策略。成立自治区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组,指导各盟市专科门诊设置,组织基层医生培训,建立花粉动态监测网络平台,开展花粉致敏植被调研,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科普宣教,通过技术协作、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宣传教育,加强学术交流,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防控策略,促进部门合作,深入推进自治区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工作。同时,注重发挥蒙医中医优势,持续加强过敏性鼻炎相关中(蒙医药)医药遴选和推广应用。目前,全区有6个盟市开展花粉浓度监测预警,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正在与气象部门沟通协调,建立花粉致敏等气象高影响疾病的监测信息共享和联合发布工作机制。
(三)科学开展林草生态修复治理。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在国土绿化工作中,始终坚持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原则,科学开展林草生态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研究制定《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并上报自治区政府印发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优先选用适宜的乡土草种开展林草生态修复治理,谨慎使用进口、外来及导致人体过敏的草种。科学开展草原生态保护项目论证,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选择更适合的替代草种。
(四)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2004年3月,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起草的《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条例》已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条例制定充分考虑到自治区过敏性鼻炎防治问题。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城镇绿化应当优先选用经济合理、耐寒耐旱耐盐碱的乡土植物种苗,避免选用易致人体过敏的植物”;第二十五条规定“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应当科学制定、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城镇绿化适用植物名录,并动态调整”。组织编制《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设计导则》和《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地养护管理服务标准》,正确引导城镇绿化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指导各地统筹考虑城镇居民健康因素,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编制城市树种规划,科学选择绿化树种和草种,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各地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加强本地区致敏植物研究,提前谋划杨柳飞絮和蒿草花粉治理。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发布杨柳飞絮、花粉浓度预警信息,开展信息宣传和综合治理。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加强花粉浓度监测和致敏植物调研,推进变态(过敏)反应医疗救治建设,开展监测预警、科普宣传和规范化诊疗。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协作,促进致敏植物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治理,提高群众防护意识,提升过敏性鼻炎规范化诊疗能力,确保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澳门在线赌场
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