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446号提案的答复
呼日勒特木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自治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康复治疗体系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自2018年起,我区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按照国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和社区医院建设要求,将康复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转诊服务、远程医疗服务等作为重要评价和提升内容,要求能够开展红 外线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中医药治疗、牵引等;能够开展居家康复医疗服务,鼓励开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运动疗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综合康复;通过与上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转诊服务、远程医疗服务。截至6月底,全区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机构共1009个,占比64.06%。我委会同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用,实现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蒙医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蒙医阁)资源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配备专兼职中医药(蒙医药) 康复理疗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蒙医药)适宜 技术。
二、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双向转诊体系,指导地方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 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三、强化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充分发挥家庭签约医生的桥梁作用
加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培训,提高其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联体)等,引导二级、三级医院采取“包干分片”方式,通过对口支援、科室共建、人才下沉、多点执业等多种途径,引导二、三级医院的医师加入家庭医 生队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壮大签约服务力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供居民选择。为确有需要的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提供家庭病床、上门诊疗等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科普。
四、持续加强基层康复人才队伍培养
2023年,下达专项资金1.86亿元,支持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乡村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等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以来,依托国家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资金,采取“理论培训+医院实践”的方式,连续五年实施基层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共计培训1.46万人次,实现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全覆盖。
下一步,我委将指导各地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能力建设,借助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等多种形式,建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通过上述措施,近年来,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层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自治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