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719号提案的答复
乌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提案》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分层次推进优质资源扩容均衡布局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一)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全力支持网格化布局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东部、中部和西部规划建设4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全部挂牌运行,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数量均实现同步增加,带动辐射区域医疗水平提升。
(二)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进乌海、赤峰、包头3个城市组建10家医疗集团推进城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国家级试点,在其他 6个盟市组建 13家医疗集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自治区级试点。督促成立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印发集团章程,推动落实“一体化”管理试点任务,完善财政补助相关政策。
(三)推进中医(蒙医)高质量发展。成立自治区级中医(蒙医)专科联盟31个,将 134种中医优势病种 9个中医基层病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断推进中医(蒙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全区83个旗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行政、人员、绩效、信息等统筹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医院、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机构之间建立高效的合作关系和交流机制,逐步形成“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共同体,完善有序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和双向转诊制度和运行模式。
二、建设数据共享云平台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一)推动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持续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
(二)推进互联互认平台建设。建设县域医共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推动实现一体化管理。推进盟市和自治区两级互认平台建设,先后公布两批涉及400多家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核医学等近200个检查检验项目的自治区互认清单。
(三)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网建设。优化自治区-盟市-旗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通过开展远程会诊、疑难病历讨论、手术指导、远程医学教育和培训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
(四)推进信息技术在基层中医药(蒙医药)系统的应用。搭建有 120家旗县级医院的远程医疗平台,与三级中医(蒙医)医院实现远程问诊、会诊和教学等功能。30家三级中医(蒙医)医院全部设置互联网医院。壮大基层服务队伍,开展中医(蒙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通过考核664人。建立起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适宜技术推广体系,发挥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
(五)推动互联网诊疗。全区建成 154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实现旗县全覆盖。2024年互联网总诊疗5万余人次,其中综合医院4.2余人次;互联网咨询记录约4.3万次、在线复诊记录8000余人次。
三、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助力分级诊疗数据互联共享
建立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推广居民健康卡应用,推动自治区和 12个盟市区域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库开放共享,扩大社会对健康医疗服务信息的应用,全区已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电脑端和手机端,可视化大屏建设与升级改造,完成全民平台 13项基础功能建设,12个盟市电子病历已经全部覆盖,二三级医院已对接 196家,电子病历共计 6218万份。主索引生成 1400万条,实现电子病历、全员人口、居民档案、电子健康卡等基础数据基于平台的互联互通。同时,共有 26家平台、医疗机构达到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4级以上水平。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数字健康应用实践,组织开展了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验收工作,完成三项“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典型项目推荐,其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5G+心脑血管病中医一体化防诊治平台”,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5G技术在新生儿及儿童急救中的应用”,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基于5G技术的蒙医远程医疗平台建设”。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助力我区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建设。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对照澳门在线赌场《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应用指引》,推动自治区、盟市两级平台升级改造,丰富完善惠民服务、业务协同、业务监管功能, 完成平台主索引等13项平台基础建设,加快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
202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