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我院党委始终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针对无人陪伴的老年患者、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面临的就诊难题,医院党委迅速行动,在党委书记刘勇的精心筹划下,创新推出“我是党员,我来陪您”全流程导诊党员志愿服务项目,以实际行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科学规划,服务体系落地生根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组织多部门开展多次深入调研,全面梳理就医环节中的高频问题。在此基础上,精心制定《关于开展“我是党员,我来陪您”全流程导诊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清晰的蓝图。
项目设计“三全服务”模式,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全链条覆盖,从患者踏入医院,到完成治疗后的离院,每一个环节都有党员志愿者贴心陪伴;全时段响应,工作时间确保患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及时帮助;全角色参与,党员带头冲锋在前,入党积极分子紧密联动,形成强大的服务合力。为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医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队,明确工作职责,编制《党员志愿者导诊服务手册》,使志愿服务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党建引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该项目作为“假如我是一名患者”党员实践活动的有力延伸,以“党建引领+人文关怀”为核心,通过“党委统筹—支部负责—党员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链条,确保服务资源高效调配。这种机制不仅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将党员教育管理成果转化为服务实践动能。
400余名职能部门党员积极响应号召,主动亮明身份,化身“红马甲”全流程导诊党员志愿服务队。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一名党员一面旗”的示范效应,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全流程覆盖,细化服务环节
该项目以门诊区域为服务主阵地,推行“支部书记领衔+党员志愿者轮值”机制。组建28支服务小队,每日由支部书记带队驻点门诊区域。通过科学排班与动态调度,实现了从患者挂号、候诊、检查、取药到离院全链条覆盖。
医院通过设立“关爱帮扶站”,开通双预约通道(电话+现场),形成了“问询有人答、困难有人帮、需求有人应”的首问负责和全程陪伴服务闭环。党员志愿者对患者需求“一跟到底”,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问题导向,形成改进闭环
项目建立了完善的问题整改闭环机制。通过《每日工作日志》,党员志愿者们认真记录服务经验,主动收集患者反馈的问题。实行“日填报 - 周汇总 - 月调度”的工作流程,确保问题能够及时上报、分类处理、跟踪反馈。
同时,出台《党员志愿服务激励办法》,设立“服务之星”评选,将党员志愿者的工作表现与评优评先挂钩,充分激发了党员持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力。这种“服务 - 反馈 - 改进”的良性循环,使医院服务不断优化,实现了服务流程可视化、质量可控化、考核可量化。
成效显著,产生广泛影响
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月服务患者达3000余人次,切实解决了老年人、特殊人群就医不便问题,在跟踪的服务记录中,涌现出诸多动人场景:有全程托举输液瓶护送患者如厕的党员,更有全程推着轮椅,在拥挤的候诊区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的暖心案例。
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门诊服务效率与职工业务能力实现双提升。同时,项目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示范效应,获新华社、内蒙古电视台等媒体报道覆盖超50万人次,国家《健康报》头版刊登,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服务标准被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肯定及推广。患者们纷纷表达对这项服务的感激之情,有患者写道:“这样的陪伴简直让我太感动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确是人民的医院。”“我们都老了,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外地工作,多为空巢老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真好!切实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老年人的特殊困难!很是感动!”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职能部门党员更加理解临床需求,提出了多个跨部门协作优化建议。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党员党性修养,还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同时,也促进了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推动了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我是党员,我来陪您”全流程导诊志愿服务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医院深化人文服务树立了标杆,更为医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下一步,我院党委将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志愿服务新模式,推动医疗服务的持续优化和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供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审核:内蒙古自治区医疗管理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