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手术室精细化管理提升患者围手术期体验案例
手术室作为医院实施外科诊疗与抢救工作的重要科室,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的安危,护理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服务理念,依托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手术室精细化管理,提升手术室医疗服务的专业性与人文性,改善患者围手术期体验。
优化手术流程
术前评估:完善术前访视制度。术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确保每个环节都经过充分准备与考量。通过术前访视详细告知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并解答患者疑虑,缓解紧张情绪,让患者增强信任感。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配合默契,注重沟通与信息共享,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延误与风险。
术前访视表
术中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合理安置体位,避免患者因体位不当引起各种并发症。加强手术团队术中配合默契度,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减少护理差错。完善手术物品清点制度,确保患者人身安全。
术中体现优质护理:合理使用体位垫
术后随访:通过术后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患者意见,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内部讨论,针对患者反馈进行问题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同时,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培训与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及个人业务水平。
围手术期人文关怀强化
术前心理干预:术前评估时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增强患者的手术信心。讲解手术相关医学知识(如麻醉方式、手术大概时长、手术预后效果等),制作相关健康教育小视频,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流程,增强患者依从性。
术中舒适护理:维持手术室温度(22 ℃- 25℃)、湿度(40% - 60%)适宜,确保患者非手术区域保暖。减少医疗设备运行噪音,医护人员以温柔、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恐惧和不安。保护患者隐私,如使用无菌布单合理遮盖非术野部位。
截石位患者合理遮盖手术部位
避开切口局部保暖、适度选择加温设备,预防术中低体温
术后个性化支持:针对部分特殊手术的患者群体,对患者进行术后认知和行为干预,缓解术后抑郁情绪。及时解答患者疑问,促进术后功能康复。
推进科室信息化建设
推进医院信息系统与手术室管理系统对接,实时获取患者生命体征参数(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检验结果(如血气分析、感染指标等)、设备使用状态(如高频电刀、腹腔镜系统运行情况等),实现手术资源合理调配。
根据对手术时长、周转时间、器械使用频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合理安排手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接台等待时间。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定期进行术中各种急危重症及突发状况应急演练,强化医护团队协作。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抢救设备(如除颤仪)、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遵循“抢救物品五定一及时”原则,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提升突发事件响应速度与处置成功率。
急救抢救物品定点放置
成效与亮点
运行效率提升:优化后,手术周转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60分钟,手术室日平均接台量增加2 - 3台,急诊手术等待时间减少50%。
患者体验改善:通过围手术期评估,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下降,术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从82%提升至100%。
医疗质量升级: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达100%,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体现了手术室质量安全管理的显著成效。
护理模式 |
患者数量 |
手术周转时间 |
患者满意度 |
不良事件发生率 |
常规护理 |
50 |
90min |
82% |
一般 |
精细化护理 |
50 |
60min |
100% |
降低 |
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体验。患者就医进行手术时感到安心、放心,焦虑感减轻,对手术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相应提高。同时,这些措施还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供稿: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
审核:内蒙古自治区医疗管理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