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第三医院--以主动相伴,“肺”腑关怀,破结核困局
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版图中,结核病这个“白色瘟疫”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约1000万人感染结核,我国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防控形势严峻。2024年11月,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为这场健康保卫战指明方向,破结核困局,包头市第三医院迅速响应,勇担定点收治医院职责。
现状剖析:洞察护理困境
当前,结核病患者面临重重困境:疾病认知匮乏,误解与恐惧交织;漫长治疗伴随药物副作用,经济压力沉重。临床数据显示,超30%患者饱受焦虑、抑郁困扰,治疗依从性差,甚至被迫中断治疗;康复期缺乏科学指导,严重影响身体恢复。这些难题不仅折磨着患者及其家庭,更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改善结核患者护理服务刻不容缓,这是保障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必要之举。
革新举措:构建全新护理模式
为此,在国家《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推动下,包头市第三医院全力打造“一见五主动”优质护理服务品牌。从门诊到病区,从诊疗到护理,以先进理念与精湛技术,全方位优化护理服务,在结核病防治战场上持续发力,为民众呼吸健康筑牢坚实屏障。
融入人文关怀的“一见五主动”
“一见”定情,传递温暖善意。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带着真诚的微笑与关切的眼神迎接,进行热情且亲切的自我介绍,如“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姓名],接下来的治疗和康复之路,我会始终陪伴在您身边”。这不仅是简单的问候,更是人文关怀的初次传递,瞬间拉近距离,让患者感到温暖与安心,为后续建立信任关系奠定基础。
主动介绍,满足安心需求。全面介绍病房环境,包括病床、呼叫器、卫生间等设施使用方法,以及医院作息、探视等规章制度,同时介绍治疗团队成员职责。在介绍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接受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帮助他们快速适应住院生活,从人文角度给予患者掌控感与安全感。
主动宣传,化解认知迷雾。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推送护理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的微信健康视频、举办健康讲座、一对一讲解等形式,全方位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在内容设计上,融入患者真实康复案例,以情感共鸣增强接受度;在讲解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情绪反应,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被关怀与重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与康复过程中。
主动观察,捕捉身心信号。护士定时巡视病房,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症状变化,如咳嗽、咳痰、发热、咯血等,同时留意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一旦发现患者情绪低落或行为异常,主动与其交流,以温和的态度、关切的语气询问原因,从细微之处给予患者身心呵护。
主动关心,给予心灵慰藉。每日与患者深入交流,认真倾听其内心担忧和困扰,给予安慰鼓励。关注患者的情绪起伏,运用共情技巧,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可分享其他患者成功康复的故事,给予正面引导。在生活需求上,根据患者口味和营养需求提供饮食建议,主动协助调整舒适体位,让患者时刻感受到温暖,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动帮助,解决实际难题。积极协助患者解决就医难题,如预约检查、办理医保报销、联系家属等。在康复训练中,提供专业指导和辅助,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鼓励患者逐步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给予患者支持。
全流程融入人文关怀的悉心呵护
入院暖心接待:责任护士第一时间迎接患者,完成“一见五主动”介绍,发放宣传手册,全面收集患者信息,进行病情和心理状态评估,建立护理评估单。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耐心、细心和关心,让患者感受到尊重与重视,缓解患者初入医院的紧张情绪。
住院精心照护:定时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日与患者交流,疏导心理问题;每周组织1 - 2次健康讲座,日常一对一解答疑问;及时解决患者就医和生活问题。在整个住院期间,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关注患者的每一个需求,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康复个性规划:根据康复进度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协助进行康复训练,如呼吸功能锻炼、体能训练等,持续关注心理状态,鼓励回归正常生活,出院时详细告知注意事项,送上“爱心”卡片并留下联系方式。
出院持续关怀:普通结核患者出院1周内首次电话随访,之后每月随访1次,持续3 - 6个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配备专职咨询员根据用药及痰检情况随诊,准确记录随访结果,为患者提供持续康复指导。通过持续的随访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延续性,从人文角度给予患者长期的支持与鼓励。
显著成效:见证护理蜕变
满意度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态度的满意度从87.27%大幅提升至98.18%,服务态度、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方面满意度均显著提高,患者真切感受到温暖与关怀,切实提升了就医体验,体现了对患者个体需求的尊重与满足。
康复进程加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3-5天,治疗依从性显著增强,用药管理依从性从87.94%提升至96.62%,耐多药患者依从性更是从82%提升至100%。痰检指标恢复情况比同类型患者高出15%。患者康复进程加快,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这是民生改善的直接体现。
(论文: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拓展关怀:温暖患者全程
推行全程陪伴关怀:践行“一见五主动”理念,主动询问患者需求,制定全病程陪伴计划,培训专属陪伴护理团队,在患者检查、治疗、康复各阶段全程跟进,消除患者无助感。
深化心理支持服务:主动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建立专业心理干预小组,引入多元心理评估量表,依据患者心理状态开展个性化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丰富人文关怀举措:主动提供贴心服务,打造温馨就医环境,增添舒适设施与文化元素,开展节日关怀活动、康复经验分享会,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为结核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主动相伴,是与患者并肩对抗病魔的坚定步伐;“肺”腑关怀,是给予患者最真挚的温暖守护;破结核困局,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在这场守护生命的长跑中,包头市第三医院在守护生命的路上从未止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感及满意度的工作,落实“共防治,抗结核”要求,将专业治疗与主动关怀融入诊疗全程,从入院到康复,医护全程相伴,关注病情也倾听需求。通过不断学习,提升服务能力。未来,我们也将全力做好结核病防治护理,为包头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助力民众远离结核困扰,畅享健康呼吸。
供稿:包头市第三医院
审核:内蒙古自治区医疗管理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