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在线赌场

工作动态
健康内蒙古行动推进经验案例——健康巴彦淖尔案例
发布时间: 2022-11-20 11:56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一、工作背景

    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树立“大健康”理念, 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健康中国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是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是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做法

    (一)营造健身健康社会氛围。一是进一步推广普及科学健身健康知识。开展“主动健康·健身季”健身健康知识推广宣传工作。举办全民健身大讲堂2期,市直单位近300余人参与。向参与“主动健康·健身季”人员进行了100余次的短视频推送、592次健身打卡回复、6次直播活动和7次1对1主动健康答疑互动,活动累计近万人次参与;二是制作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宣传片《体育,让城市更美好》,巴彦淖尔市日报刊登《共享美好新生活》《用数据解开身体健康“密码”》《这42%里,有你吗?》等五期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宣传专栏,充分发挥体育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群众健身健康知识水平持续提高;三是开展科学健身健康指导“进单位、进社区”活动,组织全市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结合市直单位、社区的人群特点和锻炼环境,进行“个性化”指导。先后对20多个市直行政机关单位进行健身气功八段锦指导。各旗县区也特色鲜明结合当地实际对社区、乡镇进行广场舞等健身项目指导。健身气功协会志愿者重点对五原县戒毒所干警和戒毒人员近30余人进行指导。

    (二)推动健身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一是建立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基础数据平台《健康管理新概念系统》。通过健康体检和体质监测,启动大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对干部职工提供国民体质综合测试、健康风险评估测试、体育运动处方等服务;二是着重针对我市机关干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静坐少动”情况,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主动健康季”互动,线上线下对市直机关干部职工进行健身知识普及及科学健身指导,实施全程训练监控和阶段性评估;三是大力培育健身组织,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力量,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健身组织不断壮大,市、旗县区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实现全覆盖。

    (三)完善健身健康供给体系。一是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鼓励各地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兴建公共体育场馆。巴彦淖尔市工人文化宫将在年底建成,临河区、五原县全民健身中心正在建设中,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体育公园项目申报筹备中;二是结合临河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市体育局每年计划采购健身路径,因地制宜为老旧小区增设体育设施,为老旧小区群众就近健身提供便利;三是为应对社会老龄化,为老年大学新建校区采购50余万元室内、外康体健身器材,进一步强化了老年体育阵地建设和活动管理,为构建多元化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引导健身健康新风尚。一是大力发展“三大球”、健步走(跑)、骑行、健身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气功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市、旗县区每两年举办1次不少于5个项目的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年开展的全民健身赛事不少于12次,实现了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健身活动。积极开展社区和冰雪运动会,今年4月在临河区举办了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60多个社区健身团体和2000多名体育爱好者参加;二是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机关干部职工身体素质和健康文明意识。举办市直机关干部职工第十届运动会暨全民健步走活动,6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近2000人参加活动;三是结合旅游资源、民族民俗节庆举办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各旗县区大力发展、特色鲜明地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环乌梁素海自行车赛、冰雪那达慕等形成“一地一品”的体育赛事格局,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断提高。

    (五)激发健身健康产业供给效应。一是通过近年来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城市男子篮球邀请赛、全市龙舟赛等品牌赛事,对外展示了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增进了体育文化对外交流,促进了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二是通过举办杭锦后旗全国汽车越野挑战赛、磴口县金马湖全国垂钓大赛、乌拉特后旗骆驼文化旅游节驼球赛等,进一步扩大了巴彦淖尔市在全区乃至全国的地区影响力,拓展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体育旅游活动形式,促进了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在临河区、杭锦后旗、乌中旗等开展骑乘观光、马术表演、马术竞赛等活动,推动马产业和乡村振新深度融合。加强与区内外重点马企业交流与合作,积极创建自治区马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我市马产业整体实力。

    三、推进成效

    (一)不断创新健身健康知识宣教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与日报社微传媒合作开展“主动健康季”健身健康知识宣传工作,使“体育治‘未病’、‘运动’是良医”新理念深入人心,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营造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浓厚社会氛围,预计通过日报社、微传媒等平台宣传辐射人群约10万。

    (二)通过常态化场地统计调查工作,摸清了全市公共体育场地底数,进一步按实际需求优化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布局、完善设施功能、增加设施数量、提高设施质量,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各旗县区结合实际规划建设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来改造利用小区的存量建筑、存量用地、存量设施资源,建设改造健身设施,让老百姓能够就近健身、乐于健身,实现全民健身。

    (三)充分发挥体育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释放体育在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多元功能,重点对机关干部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静坐少动”情况,将“体育治‘未病’、‘运动’是良医”科学健身知识进行普及性的科学健身和健康知识讲座,预计辐射培训近1万人。

    (四)《健康管理新概念系统》该系统平台主要包含运动处方训练、教练指导训练、训练数据分析、科普教育、活动PK赛五大系统。通过用户改善目标为导向,用户的线下或线上测评数据为依据,制定出符合用户当前身体情况的的运动处方,让用户可以得到科学的运动康复锻炼。系统会讲训练通过数据进行数字化展示,让每个人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锻炼的成果,把用户的锻炼效果实实在在的通过数据进行展示。全程的心率安全监控,可以最大程度去避免用户在运动时遇到的风险,提高用户的安全性,降低机构的运营风险。

    四、经验启示

    全民健身由“增强体质”进入到“健康促进”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慢病也呈“井喷式”发展态势。慢病的成因是静坐少动, 吃动不平衡。因此, 防治慢病的最有效途径是加强体育运动, 吃动两平衡。医务人员虽然知道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但由于不具备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无法在慢性病医治过程中给予患者切实可行的运动指导。由此可见, 全民健身促进健康, 不仅是体育部门的工作, 更需要医卫部门的加入, 形成“体医结合”的科学健身模式是构建民众健康屏障的最佳组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要求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 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爱国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