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为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在全区青少年中实施青少年“润心”成长培育计划。着力将“课堂教育、心理咨询、网络宣传、特色活动、朋辈互助、心理帮扶”等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分级工作机制。研制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十大举措。盟市建立心理辅导站,旗县(市区)建立心理辅导中心,中小学建立心理辅导室。构建厅级职能部门统筹、盟市级心理辅导站牵头、旗县级心理教研员指导、校级心理健康中心落实、班级宿舍信息员预警的分级工作机制。
(二)实施教师心理成长计划。组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市级心理危机处置专家组。实施心理督导师、注册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开展教师积极心理话术和心理技巧应用研究和试点推广。构建心理健康一体化课程体系。研制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指导纲要,规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三)打造公益讲座品牌“润心”大讲堂。与内蒙古电视台每周开展“润心”大讲堂,常态化推进知识更新和素养提升。引导各学校举行“家校通”巡讲、“家长面对面”、社区组织“家长工作坊”,与主流媒体联合举办“周五家长汇”、“家长论坛沙龙”等活动。
(四)建立朋辈互动机制。由15个区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示范中心与12各盟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组织开展各类“小手拉大手”、“5.25心理健康月”等朋辈心理健康系列活动。
(五)建设智慧心理云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要求纳入“互联网+教育”网络体系建设中,构建基于学生日常行为轨迹和数据分析的预防、干预、追踪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信息服务系统。
三、推进成效
青少年润心成长培育计划的实施将“课堂教育、心理咨询、网络宣传、特色活动、朋辈互助、心理帮扶”等工作有机结合,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一)100%的高校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必要场地设备、制定完善了各项制度,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沙盘治疗、情绪宣泄等各类功能室齐全,64%的高校按生均不少于15元的标准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
(二)93%的高校开设了1-2学分的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47%的高校开设了心理影片赏析、积极心理塑造等心理健康选修课。全区高校共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668人,其中专职教师143人,师生比达到1:3581,符合国家标准(1:4000,每校至少2名)。全区2887所中小学校(含教学点)中,建有校级心理健康辅导室2610个,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641人。
(三)开展分众化心理辅导23场,开通心理援助服务热线4条,开展线上讲座、团体辅导23次,发布心理微课、短视频40余期,开展“润心育人 助力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活动15个。15个大学生心理健康示范中心对口支援各盟市开展心理测评与分析、危机事件研判与处置、教师培训与教研创新等工作。
四、经验启示
青少年润心成长培育计划以塑造青少年的现代化人格特征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为目标,精心设计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根据学生特点提供类别多样的咨询服务,提高现化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