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在线赌场

工作动态
环境治理赋能乡村旅游发展--东达沟村旅游发展绘制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 2023-10-30 10:37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一、情况背景

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东达沟村位于青大公路11公里北,大青山以南,是包头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包头市移风易俗村,曾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在各级党组织的有力支持下,东达沟村“两委”通过挖掘“三大资源优势”,探索“三联运营模式”,打造“三大特色亮点”,建成“吃住行游购娱产学研”为一体的“东达山度假村”项目,让原本破旧的村庄焕然一新,成功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青山区在东达沟村建设打造了东达山艺术区产业综合体,以东达山艺术区多年发展沉淀为基础,度假村把“雅、俗”作为建设主基调,规划形成“党建引领+组织振兴、资源节约+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态提升、红色教育+历史研学、艺术观赏+非遗体验、旅游观光+近郊游玩、餐饮娱乐+民宿生活”的工作思路,构建起“产业为先、艺术为魂、村民为本、发展为王 ”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形成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乡土气息的“798艺术区”。东达沟村以“文化艺术浸润,文化连结乡情,文旅产业驱动”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东达沟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环境卫生治理、适度旅游开发的原则,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青山区在保护好村落传统风貌和民俗风情的前提下,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化环卫工作市场化改革,通过购买服务模式实施东达沟村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护一体化作业,青山区竭力寻找优良过硬的服务质量,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市场口碑的环卫市场化公司改善东达沟村生态卫生环境,于2022年4月公开招标引进了深圳玉禾田智慧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玉禾田包头青禾源项目)。两年来,项目不断深化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使东达沟村达到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秩序井然,旅游市场管理规范、卫生整洁,从前偏僻、沉寂的村庄焕发出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气息。

(一)强化管理机制改造村级基础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联合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制定长效管理机制,紧“脏、乱、差”突出问题,全面整改、全域覆盖,不留盲区,根据集镇内村庄现场实际,设置好垃圾集中堆放点。项目负责人、环卫工作分管负责人等联合区级、镇级、村(居)主要领导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机制。二是开展道路沿线整治。持续深入推进高速路、县乡道等沿线,包括沿线房屋前后的违法建设、环境卫生、扬尘治理、带泥上路、容貌秩序、裸露渣土、绿化美化整治,提升改造沿线可视范围内不协调景观,加强沿线两侧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三是严格落实商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管理,加强保洁,杜绝占道、搭棚经营,对市场内的环境卫生要进行集中清理和整治,定时清扫清运,垃圾日产日清。合理配置环卫设施,摆放有序,垃圾容器配备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通畅,公厕、垃圾站等建设符合要求。

(二)多措并举提升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

一是进一步提高东达沟村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为东达沟配置大中型干、湿清扫车和洒水抑尘车,保障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的清扫作业,清扫车辆按时按点按路线上路作业,每日上午5点、下午2点两次全面作业、日作业时间不少于8小时,全面提升环境卫生质量。目前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为83.4%,已达到环保要求。二是严格按照“六无六净”(无烟头纸屑、无瓜果皮核、无宠物粪便、无痰迹积水、无小广告、无撒落垃圾及乱堆杂物,路面净、路牙净、下水口净、便道净、绿地净、树坑净)作业标准及“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道路清扫要求,在细节上狠下功夫,加大东达沟村主次干道清扫保洁作业力度,对机扫无法作业的背街小巷、人行道等区域,及时进行人工补扫。三是对东达沟村主次干道及两侧隔离绿化带进行常态化、精细化环境卫生管理,重点对城区主次干道、商铺周边、背街小巷、集贸集市周边等路段,实行延时动态保洁和增加清扫密度,增加巡回检查频次,及时清理地面烟头、垃圾及人行道、树坑、绿化带垃圾杂物,做到清扫保洁作业无盲区、无死角、无空白。道路两侧的果皮箱、垃圾桶及时清掏、清运,每日擦洗不少于4次,清运不少于2次,商圈周边果皮箱垃圾适当增加清运次数。四是加大洒水降尘作业力度。夏秋季节正直旅游旺季,要求洒水车按规定时间、次数上路作业,主次干道每日洒水不少于4次,背街小巷不少于3次,特殊天气(沙尘、雾霾等)不限次数,并使用雾炮车进行降尘。在施工工地、市政工程进出口、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路段开展道路冲洗、洗刷作业,有效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三)点线结合优化生活垃圾清运效率

一是持续完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针对东达沟村生态旅游观光,游客日益增多,项目不断完善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工作。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重点区域周边等地均设置了果皮箱,日常严格开展垃圾清扫保洁工作,确保沿街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及时、无积存,各类垃圾收集容器及时收运、无满溢现象,收集容器无破损,表面整洁密闭。道路两侧的果皮箱、垃圾桶及时清掏、清运,商铺周边果皮箱垃圾适当增加清运次数。加大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力度,及时发现并维修、更换损坏或残缺的设施,确保无破损情况、表面干净整洁。二是持续提高优化垃圾清运的作业质量和效率。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优化垃圾清运的质量和效率,突出抓好“三定”:

1.定时间:每天五点垃圾清运车辆开始作业,确保在早高峰来临之前,完成当天垃圾的清扫、清运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晨扫晨会工作制”、“清运作业工作制”等制度,夯实晨扫作业质量,夯实清运车辆到位时间,保障垃圾清运工作准时准点进行。

2.定点位:每台垃圾清运车都明确规定好所负责的垃圾转运站,可以及时高效和转运站沟通垃圾量的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发生突发事件时,提前通知司机调整路线,提高工作效率。

3.定路线:提前规划好每台垃圾清运车的作业路线,便于把控车辆到位的时间,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四)建立台账细化环卫设施设备管理与维护

一是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定期对东达沟村的环卫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同时加强日常管理,保证环卫工作有序开展。严格管理垃圾转运站日常管理与垃圾清运规章制度,定期检修、保养站内设施设备,对于居民生活垃圾、旅游观光产生的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垃圾转运站内外卫生随时进行保洁,箱体无明显污渍、锈蚀,按标准进行消杀除臭,按标准设置毒饵站,做到站内外整洁,无蚊蝇、无明显臭味、无垃圾杂物、无积尘、无污水,展现整洁的乡村环境。二是规范管理并不断提升东达沟村公厕管理水平,擦亮问文明旅游窗口。固定公厕和移动公厕按规定时间正常开放,严格管理公厕保洁员的考核,确保在岗工作时间及公厕按时正常开放、着装整齐统一,提升东达沟村文化旅游形象。保洁员加大公厕日常保洁及消杀力度,按标准进行消杀除臭并喷洒空气清新剂,按标准设置毒饵站,确保公厕设施设备完好无故障、厕内整洁干净、无卫生死角、无积灰、无异味,厕外2米范围内卫生整洁。严格考核公厕的日常管养和维护维修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维修损坏或残缺的设施,无障碍卫生间按时开放。按规定设置公共卫生间指示牌,主次干道、街边商铺、旅游景区每隔500米至少有1处公共卫生间指示牌,给予游客更大的方便。

三、取得的成效

东达沟村以市场化运作为目标,引导农民参与逐步收益,带动农民富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群众收入的“双提升”目标,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并逐步探索“三联运营模式”,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产业发展中,有效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和游客的体验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一是形成赋能“联动”机制。加强组织赋能,区委、区政府发挥好“一线指挥部”作用,通过债券形式投入近8000万元,多方赋能推动项目高效实施。提高运营赋能,包头市国际会展中心从专业化的运营入手,助力项目建设和运行。深化文化赋能,市、区级部门从整体景观入手,在提升景区品味上下足“绣花”功夫。强化生态赋能,市、区两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以绿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扎实开展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工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体面貌。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联建”作用。东达沟村、西边墙村、王应基村党组织联建发展“集群式文化艺术旅游产业”,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和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的做法,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统筹推进多村合作社互补发展,扭转了村集体发展单打独斗且项目单一的困境,着力形成文化浓厚氛围,为乡村旅游赋能。东达沟村艺术区包含当代美术馆、艺术体验中心、鹿文化研究院等7个主题活动区域,拥有赵长城遗址、旅蒙商道、老龙王庙、道尔吉忽洞遗址、百年古树等历史文化资源,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东达沟村成为包头市小有名气的文化艺术村落。三是激发农民群众“联结”潜力。在推动项目过程中,村民用闲置土地入股发展规模景观种植,增加了资产性收益,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增加了经营性收益,当地农民参与到景区的物业服务中,增加了工资性收入,由此,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村民增收联结模式。

四、经验总结

近年来,按照青山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东达沟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达山度假村背靠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工程,度假村建设与绿水青山的有机融合,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意识理念,通过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五化合一”齐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保障垃圾“随产随清”,全力打造青山区北部的天然氧吧。一是深化“绿色革命”,建造宜居家园。青山区致力于将东达沟村环境做实做优,借助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乡土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以绿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治理,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居民群众的金山银山。二是笃行“环境革命”,建成诗画田园。不断深化环境卫生改革机制,推进环境卫生市场化运行,择优引进玉禾田包头青禾源项目为城乡环卫主力军。改革后,利用专业化公司的业务优势和管理经验,负责东达沟村全部的主次干道以及人行步道、背街小巷、公共场地等区域的保洁、清运,不断加强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基础公共设施改造升级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村内公共区域硬化率、绿化率。该项目的运行有效推动了东达沟村环境卫生质量的不断提高,使东达沟村田园风光如诗画,不断展现出勃勃生机。三是推动“垃圾革命”,建设美丽乡村。紧扣城乡人居环境,通过环卫市场化项目不断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章立制、强化监管,推动东达沟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从而提升东达沟村环境卫生水平,使整个村庄呈现出干净、整洁、靓丽的新气象。

健康包头行动推进办供稿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爱国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