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城乡的“底色”,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石拐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学深学透、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各地优秀案例,结合我区实际,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可持续的政策提升石拐区的人居环境,切实为提升我区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一、强化组织建设,筑牢政治堤坝
将爱国卫生运动列入每年石拐区政府工作报告,列入石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将改善石拐区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坚持的工作。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出台《石拐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方案》和《石拐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任务清单》,各成员单位厘清责任,逐条落实,定期调度、定期督查,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的复审,守住了包头市全国卫生城市的荣誉。2023年吉忽伦图苏木已通过了国家卫生乡镇的复审,至此石拐区共有两个国家卫生乡镇。
二、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继续巩固爱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一)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一是对全区城乡环境卫生集中开展了近50余次环境卫生综合摸排整治行动,重点对全区道路两侧、城镇周边、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排查并彻底清理,累计出动环卫人员8000余人次,机械车辆2000余车次,清理新老城区背街小巷卫生死角100余处。二是对商业中心及周边商户餐厨垃圾箱进行全面摸排及维护,先后对30余处餐厨垃圾箱存在的侧门无法关闭、液压杆损坏以及标识不清等问题进行了更换及维修,进一步解决餐厨垃圾箱垃圾暴露及箱体脏乱差等问题。三是按照市环卫中心要求,近期加大洒水频次,结合我区气候实际,5台机扫车和2台洒水车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加大城区主次干道洗扫降尘频次,创城期间每日洒水频次不低于3次,减少道路扬尘发生,利用洒水车和洗扫一体车专有设备雾化路面,保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使我区扬尘治理工作常态化、精细化、标准化。四是计划投资120万元在新区道德广场西北角建立1座固定式水冲公厕(内设公园广场管理中心),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施工方案设计以及招投标等工作。建成后由绿源洁公司设专人按照公共厕所管理标准进行运行管理维护,同时严格对照创城创卫评分标准对全区公厕指示牌、无障碍设施、消杀设施等进行了全面整改维护,进一步提高我区公厕环境整洁、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正常使用的行业规范要求。
(二)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是打造亮点示范,在新区14个小区建设13座垃圾分类集中回收站示范点,内设智能投放四分类桶(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照明、智能分类积分兑换等功能,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二是加强宣传普及,倡导全民参与。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小区垃圾分类“撤桶并点”顺利开展,区住建局与大发街道以及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及“撤桶并点”等宣传普及工作,通过生活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宣教活动、进小区及入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1000余份,进一步增强居民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意识,逐步构建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体系建设。三是在商业中心南侧建立一座约40平方米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厅,采取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和商业化经营的运营方式,建成后由社会企业进行管理运营,目前已完成室内装修、铺货及门头挂牌等工作,正在进行积分兑换比例调试等相关工作。
(三)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一是按照区委政府关于石拐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要求,区住建局与环卫服务企业绿源洁公司签订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协议,施行“区级行业监管、属地责任主管、公司具体落实”工作模式,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公司化运营,一把扫帚扫到底。今年以来,区住建局组织绿源洁公司与苏木镇街道联合开展农村牧区环境集中整治工作20余次,累计出动环卫工人1000人余次、环卫车辆50余次,清理卫生死角200余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二是加大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力度,在五当召镇设置173组、白狐沟街道33组、吉忽伦图苏木187组、大德恒街道268组两分类垃圾桶,全区涉农地区共设置垃圾分类桶600余个(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管理运行生活垃圾转运站7座,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基本达到100%,农村牧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共安排53名环卫工人、10台环卫收运车辆负责52个自然村的日常保洁及设施管护工作,全区生活垃圾实行“村(居)镇(街)收集,公司转运”模式,由公司统一收集清运到转运站压缩后运往东河垃圾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三是按照《包头市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农村牧区垃圾分类工作,加大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分收运处置力度,在青山村、缸房地、开州窑子村、新曙光村4个行政村投放分类垃圾桶200余组,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
三、开展病媒生物防制行动,营造健康卫生生活环境
按照《包头市关于开展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和《包头市城镇区集中灭鼠工作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制发了《石拐区城乡灭蚊灭鼠工作实施方案》,做好灭鼠灭蟑工作,各地区组织了开展城乡、重点场所和单位的灭鼠灭蟑活动。各地区、部门要在爱国卫生运动中,组织开展好本地区、本行业主管行业除“四害”活动。重点做好社区、乡村、市场、公园广场、建筑工地、“五小行业”等部位灭害工作,将“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避免发生以鼠、蟑、蚊、蝇为媒介的传染病。对重点地区进行野外踏查,在居民区和重点区域累计投放鼠药336公斤、鼠炮20斤。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培训,提高各地区、各单位的防制意识,提升处置能力,确保我区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至少达到国家标准的 B 级水平。开展蟑螂监测工作,覆盖农贸市场、医院、超市、居民区、宾馆、餐饮等共6类生境,共布放粘蟑纸245张,所有粘蟑纸监测结果均有效。
四、拓宽宣传渠道,深入扎实开展爱国卫生宣传
(一)全面启动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今年4月是第35个爱国卫生月,石拐区爱卫办制发了《石拐区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方案》,集中开展爱国卫生社会宣传,充分借助LED显示屏、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和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和融媒体中心等阵地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宣传报道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四连冠”方面内容,营造全民知晓、支持、参与“创卫”的良好氛围。启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干群同心、美化环境、健康你我”服务实践主题活动,在全区范围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共开展活动15次,掀起了石拐区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潮,全区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广泛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
(二)积极开展第7个爱国卫生宣传周宣传活动。6月第三周(19日-25日)是包头市第7个爱国卫生宣传周。将疫情防控常识、精神文明建设、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等内容有机融合,依托健康支持环境(健康促进医院、学校等)建设和健康“六进”(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家庭)讲座、“三减三健”、全民健身等活动,宣传倡导,讲文明,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倡导餐桌文明,推广分餐公筷。铸健康,培养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守绿色,动员群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倡导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注重环保,推行垃圾分类,绿色低碳出行。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引导人们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三)充分利用国际宣传日,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组织开展“世界洗手日”(10月15日)、“世界厕所日”(11月9日)宣传活动。利用展板、海报、折页、宣传栏、大喇叭、显示屏、微信群等方式,通过学习、专题讲座、微信工作群传递等形式,围绕主题活动、新冠肺炎和鼠疫防控、病媒生物防制常识、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广泛深入宣传、增强人民鼠疫防控“三不三报三护”、新冠肺炎防控杜绝食野味等意识、养成讲卫生、爱清洁、勤洗手、常通风、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习惯,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水平。
(四)维护“国家卫生城市”荣誉。按照市爱卫办《关于设立国家卫生城镇标牌的通知》要求,在包石公路、公园广场、五当召镇、设立国家卫生城市(乡镇)标识牌。把城市荣誉宣传出去。
把“千万工程”的优秀经验搬进来,因地施策,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不断提升石拐区的整体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健康石拐、美丽石拐、宜居石拐”,为石拐区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健康包头行动推进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