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在线赌场

工作动态
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乡村处处焕生机,小镇蝶变亮新颜—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3-10-30 10:44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一、背景情况

巴彦琥硕镇位于巴林右旗北部,全镇共有11个村,常住人口4000余人。过去,我镇人居环境一直面临一大问题,就是垃圾去哪的问题,生活垃圾、污水垃圾、畜禽垃圾等一直得不到解决,给农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近年来,巴彦琥硕镇一直深入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抓实抓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全镇重点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二、主要做法

建体系强机制,畅通运行脉络。为切实解决农村牧区“垃圾去哪儿”的难题,镇党委政府统筹谋划推进,压紧压实责任,明确主攻方向,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行、村民自治、多元监督”理念,构建起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运转有序的工作模式,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体系。巴彦琥硕镇与君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镇中心位置建设日处理能力20吨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厂,占地13.36亩;在全镇11个嘎查村内分别建设防渗垃圾池共137处;为镇内常住居民免费发放手推垃圾车1600个。通过以上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放,村民可自行将垃圾运送至就近的垃圾池,然后由君鹏环保公司集中转运至镇中心的垃圾处理厂,统一进行低温磁化裂解处置,形成了“户清运、村收集、企业转运处理”垃圾处理链,构建了特色的农村牧区垃圾处理运行机制。

盯重点解难题,保障长治长效。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乡村环境治理的方方面面,必须下苦功“治”。探索建立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只是巴彦琥硕镇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着力解决什么人来做、钱从哪里来、如何有效管护等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将制度机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解决人的问题。建立由镇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分管领导统筹部署,各办公室协调配合,包村领导、包村干部落实责任,村“两委”干部精准发力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发挥8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严格按照协议要求到岗工作,嘎查村监督卫生整治情况,按季度进行绩效考核,由驻村工作队和嘎查村共同签字盖章后发放工资。依托全镇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共同体,整合11个嘎查村党组织、四会组织、群团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网格员等力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凡是能调动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盘棋,解决了过去无人干、干不了的问题。

(二)解决钱的问题。目前,镇村人居环境整治配置的基础设施、资源力量比较薄弱,村基建的投资、垃圾处理设施运营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等方面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我们必须坚持多方统筹资金整合使用,才能保障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管护机制长效运行。一是上级整合一点。旗财政每年给每个嘎查村拨付人居环境整治费2万元;农业面源污染残膜清理5万元。二是镇政府补一点。镇政府每年给每个嘎查村配套补充人居环境整治费5000元。三是村集体筹一点。各嘎查村从集体经济收益中计提出人居环境整治费1万元。四是社会捐一点。各嘎查村积极动员本村在外成功人士、爱心人士、企业家等社会各界,通过捐助、资助、共建等方式,支持家乡建设。通过整合资金,切实减少财政资金压力,最大限度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资金保障。

(三)解决管的问题。坚持多措并举,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管护长效化。一是“一约一议”提升自治力。各嘎查村党支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和门前三包协议,逐户签字确认,明确每户农牧户的“责任区”,积极引导农牧民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每月进行正反向积分考评管理,建立红黑榜,正向积分多的在红榜进行表扬,反向积分多的在黑榜进行通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带动中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整体上台阶。二是“文明评比”激发内生力。群团组织和嘎查村四会组织定期开展文明村、文明街巷、文明户、最美庭院等评选表彰活动。我镇针对年初河湖整治“春季行动”,细化评选方案,严格评选程序,评选文明示范村3个,文明示范街20条,美丽庭院示范户95户,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营造比学赶超好氛围。三是“鹰眼”工程强化监督力。整合旗政法委、水利局等专项资金,在主要街巷、垃圾池、河道重点区域、镇村各出入口及制高点安装监控设备和“鹰眼”监测系统,对全境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监测,同时加快环境治理APP推广使用,为人居环境、治安维稳提供坚实保障。

明思路谋长远,助力环境提升。民之所愿,政之所向。人居环境的提升关乎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要持续提高标准、完善细节,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切实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加快推进农牧户源头分类。为每家每户配备分类垃圾箱,提高分类意识,养成分类习惯,推行农村垃圾分类治理“五分法”,即可燃垃圾裂解烧掉、不可燃垃圾平坑垫道、易腐垃圾堆沤肥料、可回收垃圾给钱卖掉、有害垃圾公司全要。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垃圾分类治理体系,提升农牧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效推进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目标。二是加快推进垃圾的再生利用。在开展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同时,积极探索垃圾回收再利用途径,垃圾处理后产生的渣土和碳灰,添加辅料可制作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农村牧区生产生活垃圾中绝大部分是畜禽粪便和秸秆草渣,制作成有机肥还田,实现垃圾再生利用,提高企业的附加值。

三、取得的成效

全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面貌普遍形成,为巴彦琥硕镇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垃圾集运处置体系全覆盖。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探索建立了垃圾分类存放、运输、处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的嘎查村占比达到100%,垃圾运输处理体系健全运行良好。

农村地区厕所革命扎实推进。针对村庄地势不同,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厕改造,严把质量关、选址关、模式关,真正做到宜水则水,宜旱则旱,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户厕改造325户,真正做到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

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实现全覆盖。全面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等整治行动,每年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000吨,清理塑料垃圾140吨,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52个,清理村内沟渠44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牧业生产废弃物4322吨,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1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份,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开展村庄清洁1500余人次。

农村人居环境农牧民自觉性大大提升。以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各嘎查村探索运用积分制、示范户、文明家庭户、垃圾分类先进户评选等办法,以点带面,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变“要我整治”为“我要整治”;党员干部带头组成志愿队伍,深入村庄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也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性认识的宣传和普及,形成“人人参与,乡风文明”的良好风气,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四、经验总结

我镇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归根结底就是一直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行、村民自治、多元监督”理念,压紧压实责任,明确主攻方向,形成“户清运、村收集、企业转运处理”垃圾处理链,彻底解决“人”“钱”“管”三个方面,真正将制度机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再通过广泛宣传,红黑榜激励和文明评比等激发农牧民自身动力,从要我“美”变成我要“美”,整治重在长效,环境改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需驰而不息,方可善始善成。乡村人居环境重塑,不仅为山更青水更秀,更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下一步,巴彦琥硕镇除了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面持续发力,更会在乡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拥有特色产业、特色风貌、特定功能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再提升、高水平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康赤峰行动推进办供稿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爱国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