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在线赌场

工作动态
精准施策 靶向发力 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发布时间: 2023-10-30 10:46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案例

(2023年10月13日)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近年来,达拉特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借鉴运用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旗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为老百姓留住充满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荣获2022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持续为乡村振兴建设增颜添彩。

一、聚焦“管”,构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

为统筹抓好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连续5年制发全旗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专项工作方案,以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城乡人居环境为重点,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组织保障。一是“一盘棋”抓统筹。先后召开书记专题会、旗长办公会、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工作等专题会议20余次,研究推动专项行动开展。成立由旗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旗直相关部门和各苏木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对包镇包村进行帮扶,各嘎查村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解决村居“脏乱差”问题。二是“广织网”全覆盖。制定《达拉特旗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网格化全域治理实施方案》,将全旗9个苏木乡镇、133个嘎查村(社区)、1455个社细化分解为若干人居环境整治责任网格,明确相应网格的责任人和监管人员,形成“村在网中、户在格中、人在其中”覆盖格局。推行“网有人管,格有人领,活有人干”的管理制度,并依托一村一法治委员,常态化开展有关法律法规普及,彻底用“小网格”压实责任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全流程”强督导。实行县处级领导包联苏木镇责任制,认真落实挂钩联系要求,主动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协调,确保联系村(居)村庄清洁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建立“9+N”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旗委、政府督查室联合旗纪检部门常态化督导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卫生和乡风文明工作,督导发现的问题“发点球”交办到苏木镇到嘎查村。累计已开展督导检查200余次,查处违法行为331起,处罚农牧户143户,处罚商户和企业155个,罚款2万余元。

二、紧盯“治”,打造四化全面整治模式

立足镇、村工作实际,聚焦整治重难点和“三清一改”具体工作要求,高质高效推进农村环境全域整治。一是集约高效资源化。全力构建覆盖全域的“1+3+N”(1处旗级无害化处理信息中心、3处旗级无害化处理场、N处苏木镇级病死畜禽收集点)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通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地膜回收“整县推进”试点项目,让农牧业生产废弃物“变废为宝”。建立病死畜禽收集点49个、无害化处理中心1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297个,收集、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约2.8万头(只、羽),年处理病死畜6500吨,化肥、农药连续8年实现减量使用,农作物秸秆综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91%、91%、82%。二是污水治理一体化。推行“政府投资建设+镇村社三级运维+农户付费+黑灰水分离+大小三格化粪池处理+还田利用+集中处理”一体化模式。旗财政投资建设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等设施,配备吸粪车辆,设立长效管护专项资金,成立嘎查村级厕所服务站负责运维,实行“苏木镇督导、嘎查村落实、社组实施”的管护模式。利用网格化力量加强对建成投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督检查,定期开展监督性监测,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管理制度。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公共水冲式卫生厕所62座,实施户改厕2.78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2%,实现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三是垃圾处理减量化。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引入专业环卫公司,在城区及树林召镇试点推行环卫一体化运营,距离城镇垃圾处理厂较近的苏木镇、嘎查村,将农村牧区生活垃圾与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处理;距离城镇垃圾处理厂较远、人口相对集中的苏木镇、嘎查村,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旗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地处偏远、人口分散的嘎查村,采取“户分类、村收集、村转运”的分散治理模式。累计建成低温裂解站30座、垃圾转运站60余处、垃圾池985个,发动群众投工投劳10.2万人次,清理农村牧区生活垃圾20.9万吨、农业生产垃圾7.96万吨,生活垃圾减量达到90%以上。四是保洁监管常态化。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持续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提高村民开展庭院绿化美化和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以基层党组织为堡垒核心,按照“纵横到边、覆盖全域”的要求配备村庄132名监督员、620名保洁员,通过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的“四定”责任体系守好环境卫生“责任田”“管护带”,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同时,提升监督覆盖面,在“多多评”聚合平台开启“随手拍”应用模式,“一拍即合”“一键式下单”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全面开展黄河及十大孔兑智慧河道建设,通过智慧摄像头和无人机不间断陆域空域立体式联合巡查监管,实现河道“四乱”盲区全方位、全过程、可视化、智能化监管。

三、重点“激”,用活五项奖惩激励招法

积极探索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最大程度激发村民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内生动力,确保村庄清洁行动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切实推动村庄环境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为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做好保驾护航。一是奖优罚劣。制定《达拉特旗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考核方案》,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纳入苏木镇、嘎查村年度考核内容,将专职保洁员和日常督查巡查员实行“捆绑式”考核,考核结果排名作为专职保洁员和日常督查巡查员业绩评定、资金奖励、绩效工资兑付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曝光台”鞭策、“上红榜”激励,奖优罚劣、比学赶超。如,风水梁镇大纳林村与农户签订“环境卫生三包协议”,考核优秀的评选表彰为“干净人家”,发放流动红旗和荣誉牌匾,2次以上被评为优秀的定制全家福红榜纪念照,并给予免费体检等奖励。二是多渠引水。逐步完善村庄清洁行动财政优先保障和投入机制,积极争取美丽乡村建设、卫生厕所改造和省级专项债券等项目资金,同时采取“财政专列、项目整合、部门帮扶”的办法,各苏木镇全面实行嘎查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筹、受益主体依效付费制度,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村庄清洁行动顺利推进。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200余万元。三是积分治理。以先进带后进,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出台《村居(社区)爱心超市积分制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积极推行“清洁环境攒积分、积分换商品”的管理模式,试点开办43个“积分超市”“榜样超市”小载体引导群众改习惯,激发参与村庄清洁行动自觉,以“小积分”兑出村庄“大变化”,实现“要我干净”向“我要干净”的质变。如,吉格斯太镇张义城窑村推行“选树榜样”积分奖励,通过赚取卫生评比积分,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四是擂台评比。依托“12345”网格化环境治理模式,各苏木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行“亮相”通报机制和奖励激励先进、设立187万元“擂台赛”专项奖励资金,用“真金白银”倒逼工作责任落实,由旗综合评定组,优中选优,每年综合评选出27个嘎查村,给予表彰奖励。如,中和西镇开展“比干净、晒问题、赢积分、点菜单”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白泥井镇采取“自选+随机”“回头看+随机”的方式,以实地考察“四必看”+竞争演讲“四必谈”为手段开展擂台赛;吉格斯太镇分“争擂赛、攻擂赛、守擂赛”三轮开展擂台赛。五是宣传引导。以苏木镇或嘎查村为单位设立村庄清洁“月、周、日”,在不同季度设定不同的主题,积极组织村级党员、驻村工作队、志愿服务队和农牧户集中对村道、广场、卫生死角等进行整治,共同打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的村庄清洁提升行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利用农民丰收节、农村牧区集市等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农牧民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激发农户参与美丽家乡建设的热情,不断增强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健康鄂尔多斯行动推进办供稿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爱国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