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土贵乌拉镇纳令沟村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因村制宜打造了以“精细治理红、暖心服务黄、生态环境蓝”为内涵的“三原色”党建品牌,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互促深融,逐步探索出一条“支部示范引领、制度规范约束、成效全民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运用‘三下三上’民主治村新机制,修建了1个文化广场,安装了135盏太阳能路灯和4000余米的绿色防护网,解决了进村道路不好走的问题……”。土贵乌拉镇纳令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彩霞感慨地说道,“三下三上”民主治村新机制让干部的工作好做了,让村民得到的实惠更多了。
“三下三上”民主治村新机制是指在党支部带领下,村干部走访入户、听取村民心声、收集问题、梳理分类问题、收集合理意见、确定解决办法。
“事情怎么办,支部来提议,村民说了算,啥事都好办。决议过程公平公正,实施结果公开透明,村民信服了,干部的工作就好做了。”纳令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彩霞说。
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农村户厕改造、公益设施建设……“三下三上”民主治村新机制已经成为解决村内难题的金钥匙,为建设服务型纳令沟村党组织注入蓬勃的活力。
“上次因为我家耕地被邻居耕种这一问题,信访代办员及时上门了解情况,核对土地确权证书,测量实际耕种面积,通过积极沟通协商,最终邻居赔偿给我相应的经济损失。”“是呀,之前我反映的家门口低洼路面积水严重问题,也是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老王家院子里养的羊味道太大了,大风一刮,味道就飘到我家了,闻着恶心想吐,你快帮着想想办法。”……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站在一旁的信访代办员赵海霞用心听着、仔细记着。
今年以来,纳令沟村积极推行信访代办制,变“上访”为“下访”,信访代办员常态化开展信访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合理安排信访代办员与信访人结对,并邀请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参与矛盾调解工作,推动信访事项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化解。今年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件次,化解邻里纠纷5件、耕地纠纷7件,化解率100%。
“我换了一瓶洗洁精。”“我换了洗衣液和牙刷。”“我换了一袋面粉呢。”近日,纳令沟村“文明团结超市”热闹非凡。
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村党支部带头、党员示范,在严格落实村级积分管理制度基础上,创新推出了“积分储蓄存折”。
“我这个月参加了村内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获得了40个积分,这瓶洗衣液就是我刚刚用积分兑换的。”今年70岁的村民宋根娃,在管理员的登记下,兑换到了所需的生活物品。
纳令沟村的“文明团结超市”里,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牙膏、洗衣液、肥皂等生活用品,每件物品都“明码标分”,使用“积分储蓄存折”里的积分就可以兑换。超市成立仅7个月,就已经有150多人登记兑换了物品。
纳令沟村干部杨志婷说:“兑换物品不需要花钱,现在村民们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谁的积分多,主动参与到乡村治理中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
走进纳令沟村,只见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生产生活用具堆放整齐。
“现在我们村里的人都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了,垃圾也不随地乱扔了,村子也比以前干净得多了。”纳令沟村村民宋三虎说。
为了推进乡村治理,纳令沟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对村内主干道、河道、房前屋后等区域进行全方位清洁,并大力开展“最美庭院”等一系列文明评比活动,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努力将村民思想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让村民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力军。截至目前,纳令沟村共评选出3户“最美庭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场持久战,要久久为功。”纳令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彩霞说道。仅今年一年,纳令沟村就投入近2万元用于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及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项目。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机器声声春耕忙;绿意幽幽,炊烟袅袅,漫步乡村,步步是景,处处是画;硕果累累,金色海洋,瓜果飘香,秋收奔忙;冰清玉洁,白露为霜,蓝色水库,太阳照耀,熠熠生辉。在纳令沟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三原色”党建品牌效应带动下,纳令沟和美乡村的新图景正在土贵乌拉大地上徐徐展开……
健康乌兰察布行动推进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