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土默川平原,北依阴山、南濒黄河,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多种植物生长。丰富的植被在改善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群的过敏问题。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工作、学习、睡眠,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其高发态势和严重程度,引起群众强烈反映,受到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过敏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和社会氛围。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合作,抓好过敏性疾病防治。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首府群众身体健康出发,推进健康呼和浩特建设,制定了《呼和浩特市过敏性疾病综合干预工作方案》,成立过敏性疾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挂帅,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健委主任任副组长,宣传、卫健、科技、生态环境、林草、医保、气象等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技术协同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通过开展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分析我市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谱,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和临床救治工作,在发病机制、防治技术、资源配置、政策保障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有效缓解我市过敏性疾病季节性高发现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在全社会开展为民办实事清除蒿草和垃圾义务劳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花粉监测及植被调研,及时掌握了不同季节过敏性疾病发生率、病因,根据花粉致敏植物的物候特征显示,我市每年6-8月蒿草花粉飘散量大,是导致过敏性鼻炎高发的主要原因。为此,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每年组织为民办实事清除蒿草和垃圾义务劳动,在蒿类植物开花传粉前及时进行清除。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党员干部群众3.2万人参加为民办实事清除蒿草和垃圾义务劳动,清除蒿草291.9吨,清除蒿草面积195万平米;清除垃圾1542.6吨,清除垃圾面积173.8万平米。通过义务劳动,有效切断过敏源,降低蒿草花粉浓度,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从而减轻个体过敏程度和过敏反应。
(三)推广应用“五位一体”的精准防控策略。
一是花粉监测。在旗县区设立8个花粉浓度监测点。通过监测,了解主要致敏花粉种类以及播散规律,由呼和浩特市卫健委、气象局和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中心联合发布每日花粉浓度数据。花粉播报标志着我市花粉过敏防治工作从治疗为主转为预防为主,切实对过敏性疾病患者起到预警作用。
二是植被调研。为了解过敏性疾病与气传致敏植物间的关系,2021—2022年,北京专家赴我市指导相关项目研究。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主要致敏花粉春季以树木花粉为主,包括杨属、榆属、松属;夏秋季以杂草花粉为主,包括蒿属、藜科/苋科,禾本科,7月初已有少量花粉播散,患者临床症状出现高峰期在7月至9月,为精准预防和除蒿行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023年4-6月,呼和浩特市9个旗县区开展了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流调工作,流调人群6400余例,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呼和浩特市确诊过敏性鼻炎患病率高达34.1%,自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已高达43.4%。本次调查为及时掌握过敏性疾病人群发病基数,指导健康人群和患者对过敏性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医生规范化培训。截至目前,全国变态(过敏)反应科、耳鼻喉科、呼吸科等157名专家对我市“一对一”诊疗和对基层医生“一对一”带教活动授课200余次、730小时;通过对基层医生规范化培训,医生对变态反应常见疾病熟悉度提升31.1%,规范化诊治能力提高93.3%,科研能力提高了68.9%。为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储备,特聘国内外128名专家团队,定期出诊(会诊)带教,为中心培养医护、检验及研究员19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11名,引进高精尖科研人才3人。目前承担课题17项。累计为全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3178人。门诊累计收治14130名患者。
五是加大科普宣教。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持续开展季节性过敏性疾病防治科普宣传,通过公众号文章、小视频及多媒体融合等方式进行科普宣教,提高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护认知和日常防治意识,使花粉症患者在花粉季提前做好物理防护,及时掌握花粉播散规律,在全社会营造出重视、预防过敏性疾病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成效
(一)构建了“1+9+110”的市、县、乡三级过敏性疾病诊疗防治体系。“1”是指市第一医院建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分中心,指导全市的过敏性疾病防治工作。“9”是指在9个旗县区综合医院设变态(过敏)反应科,负责辖区内的疾病诊疗工作。“110”是指在全市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个乡镇卫生院共110家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变态(过敏)反应门诊,并组建了531人的“三级”变态防治体系队伍,探索建立了过敏性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实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区域性分级诊疗,满足患者看病需求,过敏性疾病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二)借助京蒙对口帮扶,引进北京优质医疗资源,成立呼和浩特市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呼和浩特市针对过敏性疾病患病率高,变态反应学科起步较晚和发展较慢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创建了全区第一个国家变态(过敏)反应分中心,大力培养相关医疗救治专业人才,进一步增强呼和浩特市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变态(过敏)反应疾病预防、科研和救治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内蒙古地区有特色、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点专业学科。
四、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成效。我市将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在为民办实事清除蒿草和垃圾义务劳动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的引领带头作用,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持续全面进行环境卫生治理,清除蒿草和垃圾义务劳动,有效切断过敏源传播,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健康呼和浩特建设,引导广大市民提升自我健康意识,保障身体健康。
(二)专科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北京医学会和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支持和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市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能力不断提升。依托呼和浩特市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市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建设成为国家医学中心分中心。2023年11月25日《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发布,市第一医院变态反应专科荣登声誉排行榜第六位。目前,市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正在积极推进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水平专科。
(三)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我市过敏性疾病的诊疗水平的提高,帮助更多患者实现了疾病的早诊早治,提升生活质量。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患者科学防治过敏性疾病,我市定期开展“过敏性疾病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专家团队现场为过敏患者提出防治方法和健康建议,集中宣传过敏性疾病防治知识,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过敏性疾病诊疗服务,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呼和浩特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