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学校体育、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任务要求,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为了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素质,增加学生在校期间体育锻炼时间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多措并举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及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治区教育厅决定在中小学全面落实“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周一节特色体育课;隔周一节书法课、每班一个合唱团,每周一次合唱活动;每周一节劳动教育课,每月一个劳动实践日”(简称“七个一”)工作。
二、主要做法
从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将一至七年级现行每周4-3体育课时,八九年级3-2体育课时,调整为:各年级每周均为5课时,其中每周安排一次足球、跳绳等其他项目的“一校一品”特色体育课程。对于场地、师资确有困难的地区设置2年的过渡期,在2023年8月前,在保证每周4课时体育课的基础上,另外1课时可以安排心理健康或体育特色活动课等非文化课,但学校必须保障学生在校期间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举办一届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特色体育节。
要确保小学音乐、美术课程每周各2课时,初中音乐、美术课程每周各1课时严格落实到位。小学1至6年级可在美术课程中每双周安排1课时的习字书法课;初中阶段可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双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中小学还要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各校要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合唱团,充分利用课余和零散时间开展经常性齐唱合唱艺术学习和实践活动,确保每周一次合唱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举办一届面向所有班级的合唱节。
从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小学校每周安排1课时开展劳动教育。同时将义务教育一、二年级课外教育活动2周,三至九年级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各1周,调整为:将一至九年级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统一纳入课表,计入上课周数,安排每月社会劳动实践及社区、校园劳动服务一天。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快推进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学生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三、推进成效
各地各校进一步丰富各类教育内容,主动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切实增加了学生在校体育运动锻炼时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标,降低学生视力及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经验启示
落实“双减”政策,增加美育、劳动教育等全面素质发展课程,切实增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供稿单位: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