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在线赌场

媒体报道
新冠病毒还会如何变化?张伯礼院士判断;中疾控​:不排除进一步优化调整隔离措施
发布时间: 2022-11-18 07:35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从病毒进化规律推测,新冠病毒趋于稳定、毒力趋弱的概率大。”11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新冠病毒的变异动态一直是防疫措施优化调整的重要前提基础之一。

如何科学认识措施优化与疫情防控效果呢?张伯礼院士对此进行了解读。

病毒传播更隐匿

但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

“科学调整、不断优化,更科学、更精准,我国的新冠病毒防疫政策一直按照这样的‘节奏’变化。”张伯礼解读,从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到现在,我国防控方案的调整始终与疫情形势相关,具体来说是四个方面,包括病毒变异、免疫屏障、防控能力、治疗方案。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新冠病毒的特点一直是研判的重点之一。“当前的临床实践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张伯礼对科技日报表示,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减弱。

同时也不能忽视新冠病毒传播更隐匿。张伯礼提醒,新冠病毒传播隐匿、潜伏期缩短,前者由于其不造成明显症状难以察觉,而后者意味着感染者从被感染到传染人的时间进一步缩短,这两方面变化共同造成病毒的传播力增强。从病毒进化规律推测,新冠病毒趋于稳定、毒力趋弱的概率较大。”张伯礼说。

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防疫二十条的推出非常及时和必要。” 张伯礼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新举措对实现“疫情防得住、经济稳得住、发展更安全”目标,为保障后疫情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兼顾民众生活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

张伯礼认为,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高风险区一般以居住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等措施,都是防控进一步科学优化的体现。

“我们应该认识到疫情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张伯礼说,只有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才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求最适合的平衡点。

张伯礼提醒,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仍然需要坚持。密接人员及早服用中药可以降低阳性检出率,轻症患者可以改善症状、减少转重率。对老年体弱或有基础病的人,患新冠肺炎后一定要到定点医院接受观察治疗,防止转重。

中疾控:不排除进一步优化调整隔离措施

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

王丽萍表示,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信息来源: 央广网